NY_T 2154-2012 紫茎泽兰综合防治技术规程
ID: |
0E9609099DC54372BEF152E507DFCDC0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51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1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,B 16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154—2012,紫茎泽兰综合防治技术规程,Codes of practice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,Ageratina adenophora (Sprengel) R.M.King & H,Robinson,2012-06-06 发布2012-09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154—2012,目 次,前言. n,范围.. 1,2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术语和定义. 1,4防治原则和策略 1,4.1 防治原则 .. 1,4. 2防治策略.. 1,5调查监测 2,6 主要防治措施 .. 2,6.!物理防治 .. 2,6. 2化学防治. 2,6. 3 生态修复. 2,?不同生境的综合防治措施 2,7.1 农田 2,7. 2 果园 .. 2,7. 3 草场.. 2,7. 4 针叶林.2,7. 5 阔叶林. 2,7. 6沟渠边 2,7. 7荒地..2,7. 8生态脆弱区.. 3,7. 9有机农产品及绿色食品产地 3,附录A (资料性附录)紫茎泽兰的形态特征. 4,附录B (资料性附录)紫茎泽兰及其近缘种检索表 ..6,I,NY/T 2154—2012,刖 a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。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,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,所、中国农业大学、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张国良、曹坳程、付卫东、韩颖、王秋霞、倪汉文、岳英,n,NY/T 2154—2012,紫茎泽兰综合防治技术规程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治原则、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,本标准适用于紫茎泽兰发生区各级农业、林业、环保等部门对紫茎泽兰进行的综合防治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/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GB 12475农药贮运、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,HJ/T 80有机食品技术规范,NY/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,NY/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,NY/T 1864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紫茎泽兰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潜在发生区 potential distribution area,在自然条件下,能够满足紫茎泽兰生长、繁殖并可维持一定种群规模,但紫茎泽兰尚未发生的生态,区域,3.2,扩散区 spreading area,紫茎泽兰已经定殖,种群呈蔓延趋势的区域,3.3,重灾区 heavily infested area,紫茎泽兰已经定殖,发生种群数量大,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区域,3.4,生态脆弱区 fr^ile habitats area,指其具有特殊地貌、特殊气候特征、生物多样性贫乏对环境变化敏感而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,4防治原则和策略,4. 1防治原则,采取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原则。加强监测预警防止紫茎泽兰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;协调化学、,物理、生态防治的措施,减少紫茎泽兰对经济和环境的危害,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,4.2防治策略,根据紫茎泽兰的发生和危害及地理分布,将防治区域划分为潜在发生区、扩散区、重灾区和生态脆,NY/T 2154—2012,弱区。采取监测潜在发生区、控制扩散区、防治重灾区、修复生态脆弱区的策略,综合控制紫茎泽兰的危,害,5调查监测,在潜在发生区建立早期监测预警体系,根据紫茎泽兰主要沿交通运输公路、水路传播的特点,建立,早期监测预警隔离带(参照NY/T 1864),形态鉴别方法参见附录A、附录B,6主要防治措施,6. 1物理防治,紫茎泽兰开花前采取人工拔除、机械铲除的防治措施;对成片发生的紫茎泽兰可人工剪花枝,减少,紫茎泽兰的种子量,控制蔓延。拔除或剪掉的花枝集中焚烧或作为燃料、饲料原料等,6.2 化学防治,选用草甘瞬、甲喀磺隆、胺氯毗咤酸乳油等药剂对紫茎泽兰进行化学防治,使用方法参照GB 4285、,GB 12475,GB/T 8321、NY/T 1276 等的规定,甲嗑磺隆仅能用于非耕地或针叶林下,油松、樟子松、马尾松对该药具很强耐药性,但落叶松幼苗和,杉树较为敏感,施药时应注意保护,水域边慎用,6.3 生态修复,选择种植当地适宜生态气候特征、生长迅速、具有竞争能力的草种、灌木、经济或生态林木,控制紫,茎泽兰的蔓延和危害,恢复自然生态,?不同生境的综合防治措施,7.1 农田,采用物理或化学防治措施控制紫茎泽兰危害。作物种植前,每公顷用草甘瞬丙胺盐水剂2 220 g.,2 460 g(有效成分,下同),兑水600 L.900 L,对紫茎泽兰均匀喷雾;也可选择使用暖吩磺隆,安全用于,小麦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田,7.2 果园,采用物理、化学、生态措施控制紫茎泽兰危害。化学防治时,每公顷可用草甘瞬丙胺盐水剂,2 220 g.2 460 g,兑水600 L-900 L,对紫茎泽兰定向喷雾;生态修复中可选用紫花苜蓿、多年生黑麦草,等适宜当地种植的牧草,7.3 草场,采取物理、化学措施防除紫茎泽兰,播种非洲狗尾草、多年生黑麦草等耐旱、速生的牧草恢复草场的,生态,7.4 针叶林,化学防除紫茎泽兰,恢复自然植被。每公顷用甲喀磺隆可溶性粉……
……